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是交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污染引发的健康问题往往与其对生命体的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环境中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结合,进而引起基因异常表达、细胞增殖等,最终导致生命体的生殖毒性、致癌性等危害效应;阐明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效应及机制,这是破解其人群和生态健康危害的理论关键之一。
近些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取得诸多进展。计算模拟和谱学技术被用于深入揭示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及效应,高通量组学方法和线粒体DNA变化被用于污染物的毒性甄别与风险指示,污染物与质粒互作影响抗性基因水平转移和扩散。这些进展推动了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互作及效应的理论完善和技术发展。
为了总结近年来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亮点及重要成果,启发对未来研究工作的思考,《科学通报》邀请了高彦征、张效伟、朱利中为特邀编辑,出版了专题。该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互作及效应研究前沿与展望”、“有机污染物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及机制”、“基于计算毒理的环境污染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与线粒体DNA的变化”、“纳米材料与环境抗生素耐药性:抗性基因流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与阻断”、“生物大分子与重金属互作研究方法与微观机制”、“基于组学的污染物高通量毒理学筛查与风险评估”等。通过该专题,期望增进人们对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关系的认识和了解。